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早晚报主页 > 热点聚焦 > 返回首页

本土制药企业70年: 医药强国梦苏醒

2019-09-13 08:16编辑:编辑07人气:


本土制药企业70年: 医药强国梦苏醒

  本土制药企业70年: 医药强国梦苏醒

  林志吟

  追溯新中国走过的70年历史岁月长河,从“缺医少药”到以仿制药起家,之后成为了仿制药大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医药产业以附加值低的仿制药为主,难以在全球医药链条上占据优势地位。因此,中国难以称得上是仿制药强国。

  现如今随着医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日趋激烈的仿制药竞争环境倒逼,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中国的医药强国梦正在苏醒。

  从缺医少药到成为仿制药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医药产业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太多浓重的色彩。中国长期处于“缺医少药”局面。彼时,医药产业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以进口原料药简单加工成制剂。

  历史的大变局始于改革开放后。1978年,是制药厂(恒瑞医药前身)陷入进退维谷之际,时年32岁、技术员出身的孙飘扬被委以重任,出任厂长。在孙飘扬的主导之下,连云港制药厂坚持以开发抗癌药作为突破口,日后成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值一哥”、“研发一哥”。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90年代起的这十年时间里,亦是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市场高潮阶段。中国本土药企在这个时候频繁崭露头角。

  90年代末21世纪起,中国本土医药巨头又进入合纵连横时代,先后有双鹤药业并购滨湖药业、牡丹江药业等12个企业,后有太太药业控股丽珠药业,再有华立集团控股昆明制药等,企业间的并购潮一波接着一波。

  2015年以前,在中国本土企业茁壮成长、不甚热闹的年代里,不能掩盖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多数药企从事仿制药居多,从事创新药研发的却寥寥无几。中国的仿制药企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主要开发以附加值低的仿制药为主,国际议价能力偏弱,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偏弱。

  随着仿制药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并且2016年后专利药到期数目剧减,仿制药面临无药可仿局面,这在逐渐倒逼国内仿制药企转型升级。

  医药强国梦苏醒

  2017年10月,中国正式启动医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深化改革。临床审评是新药上市的重要一环,审评效率的提升将大大缩短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改善创新药的生命周期。

  随着医药审评审批新政逐步推进,新药申报审评积压的状况显著改善,MAH等制度试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入要求,企业申报创新药数量和品种获批数量较此前有了显著提升,医保对创新药的承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资本市场也持续向创新药企释放利好消息。2018年4月,港交所主板正式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紧接着今年7月份,科创板也开闸,也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挂牌交易。创新药研发耗时长、投入高,涉及的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有投资人如何退出问题。

  外部环境的倒逼以及种种政策的助推,中国药企的创新意识正在苏醒。近几年来,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春天正降临。传统的仿制药大企正在向研发创新药转型,其中恒瑞医药(600276.SH)、石药集团(01093.HK)、正大天晴等公司就是鲜明代表。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型研发药企,其中以歌礼制药(01672.HK)、百济神州等作为代表。它们背后,多数是由一批海归科学家所创立。

  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尚处在襁褓阶段。用绿叶制药(02186.HK)董事长刘殿波的话形容,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创新药出现,“我们还是任重道远”。而海外创新药也将加速进入国内,国内的创新药企新药研发也面临重复申报导致竞争激烈和定价低于预期等新挑战。

  但无论如何,中国药企创新年代正在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张宁

(来源:网络整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0
已推荐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早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中国早晚报,转载请必须注明,http://www.zaowan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原点互联打造地产数字化产品矩阵 “合伙人计划”全国启动

原点互联打造地产数字化产品矩阵 “合伙人计划”全国启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