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早晚报主页 > 热点聚焦 > 返回首页

复工潮调查:部分小企业暂缓复工 一些国企局部复工

2020-02-10 14:00编辑:编辑07人气:


复工潮调查:部分小企业暂缓复工 一些国企局部复工

  编者按

  今日,全国各地迎来全面复工潮,抗“疫”的压力逐渐从个人和社区转向企业,企业准备好了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历时10天,调查大量企业,并采访专家,分析现状,给出建议。敬请读者关注。

  调 查

  复工潮 企业遭遇抗“疫”难

复工潮调查:部分小企业暂缓复工 一些国企局部复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张一鸣

  一推再推后,中国的企业即将迎来2月10日的全国复工日。从1月31日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近30家大中小型的各类国内外企业,多数企业正面临复工后的抗“疫”难题,一些企业缺乏应对“疫情”的生产经营预案,短期内将影响到企业对“疫情”的免疫力,长期或将制约企业实现年末设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复工遭遇难题

  2月7日,离地方政府要求的复工日还有三天,在深圳工作的蒋先生接到老板打来的电话,告知复工日再往后延续一周至2月17日。几乎同一天,在北京工作的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吴先生,接到公司群发的短信,10日复工后每个部门将只容许四分之一的员工上班。

  这并非个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已自发选择暂缓复工,一些大型国有和外资企业局部复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没有充足的防“疫”物资——口罩,是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自主延迟或者放缓复工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准备好充足的抗“疫”物资,是企业应对重大“疫情”中预案的重要内容,但国内的不少企业准备并不充分。

  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宣布“人传人”,与湖北临近的中部某省,某地方国有企业已经在1月20日对病毒进行布防,并在22日确定隔离政策。但即便如此,1月31日前,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疫情”发生在工厂后的生产生活应对预案。

  1月29日至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近30家企业,分布在各个行业,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外资企业,还有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不同类型公司在“疫情”应对上表现各异,外资跨国公司大多很快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疫情”预案,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中国的大型企业制定了保障员工安全的“疫情”应对手册,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员工中广泛传播,并成立工作小组,按照上级要求,下发应对“疫情”的文件,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出台针对“疫情”扩散后的应对预案,对生产经营的预估不足;绝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应对“疫情”的预案。

  北京的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咨询机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跨国公司的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制中,都有危机手册和预案制度,危机机制中通常都有可操作的措施,应对各种层级的风险,一些企业甚至会在平日里进行模拟演练,“疫情”只是危机的一种,但国内企业的应急储备相对较弱。

  小微企业对“疫情”的免疫力更弱。北京的一家专门给中小企业做培训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培训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几乎没有企业主制定公司的“疫情”应对预案,大多跟着国家政策走,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现金流、员工管理等方面形成压力。

  2月8日,深圳的一些小微企业主动将上班的时间再延后一周,至2月17日,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做全面复工的准备,个别企业不在政府限制的2月10日复工范围内,已于2月3日提前复工。

  深圳华为的一位员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公司在2月3日已经复工,除外包和外协人员外,正式在编的工作人员已开始工作,一些从外地返回深圳的员工按照要求实施7天或者14天的隔离。

  “公司每天给上班的员工发放两个口罩,也出台了严格的‘疫情’期间的工作手册,对每一个办公场所的消毒和员工的行为都有明确要求,办公区有消毒水可以用。”她说,现在办公室的人员不是很多,比较担心2月10日全面复工后的情况。

  湖北之外,全国各地正迎来复工潮,抗“疫”的压力将从个体、社区向企业转移。

  亟待缝补的“防护服”  

  一边是“疫情”,一边是“经营”,应对“疫情”的完善预案,是帮助企业找到两者之间平衡点的“防护服”,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缺乏完善的预案,企业管理层的负责人普遍面临较大的抗“疫”压力。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咨询机构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企业管理层的执行力,会影响到“预案”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预判,需要管理层提前部署应对方案,但中国的一些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上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

  德勤在两份不同的报告中分别指出,“疫情”之下,企业可能会面对各方面的战略和经营风险,比如原材料供应延迟或中断、客户需求变化或者成本上升、物流短缺导致交付延迟或无法交付、员工健康安全防护不足、人力短缺,以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结算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等。而外资企业在制定全面应对政策和实施沟通以及为疫区员工提供心理及物质援助方面行动最快;国企/央企在第一时间统计所有员工情况及疫区员工监测,并成立疫情应对专门委员会。

  一些在春节期间保持生产的行业,如石油化工、钢铁等企业,都遇到由“疫情”引发的交通运输不畅的问题。一些企业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由于运输受阻,企业的原材料供给跟不上,一些成品也没有能够及时运输出去,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部分企业已调整生产经营目标。德勤在一份对1232家公司的调查报告称,46%调研企业计划调低2020年业绩指标;其中,14%外资企业计划大幅度调低业绩指标,高于国企/央企(9%)和民营企业(11%)。还有超过六成的民营企业维持全年的业绩指标不变。

  民营的小微企业或将是本轮“疫情”中免疫力最弱的企业。北京屹德明企创始人李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民营企业要抓住市场中新的机会,比如市场竞争强度、人力成本等降低的机会,做好开源节流、稳定核心团队的工作,创新商业模式,加大线上转化力度。

  “疫情”还在延续,复工“潮涌”之下,一些企业开始反思,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部分中国企业表示,等“疫情”过后,将总结企业应对“疫情”的得失,希望能借鉴一些成功的做法,完善相关应急管理机制。

  采访手记

  “疫情”应对能力不足凸显企业危机管理缺位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来源:网络整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0
已推荐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早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中国早晚报,转载请必须注明,http://www.zaowan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原点互联打造地产数字化产品矩阵 “合伙人计划”全国启动

原点互联打造地产数字化产品矩阵 “合伙人计划”全国启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