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早晚报主页 > 新闻专题 > 返回首页

财经深观察丨知识付费“寻金”更要“求精”

2019-11-21 09:32编辑:编辑07人气:


财经深观察丨知识付费“寻金”更要“求精”

2016年被称为中国知识付费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等平台陆续推出了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付费用户也从这一年开始迅速增长。事实上,早在2011年,豆丁网就已经布局知识付费行业,推出付费阅读产品。到了2013年,“喜马拉雅FM”上线,“罗辑思维”也开始招募付费会员。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了爆炸式增长,在给人们知识获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筛选的难度。利用付费模式,让处于忙碌之中的人们可以在知识的网络海洋中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获取需要的专业知识,降低知识获取的时间成本。

财经深观察丨知识付费“寻金”更要“求精”

当前,我国知识付费行业总体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各大主流知识付费平台也逐渐拥有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和自身的头部产品。

根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而在2017年,行业规模仅约49.1亿元。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处在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仅为0.48亿人,到2018年,用户规模增长到2.92亿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2.55%。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9亿人左右。

财经深观察丨知识付费“寻金”更要“求精”

北京某线上职业教育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知识付费市场已相对成熟。从供给方来看,即使有新加入的玩家,也多以垂直品类为主。而从需求方来看,付费意愿、数量、选择的依据也逐渐理智。

业内专家表示,知识付费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知识付费有利于通过市场交易手段和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有利于人们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海洋中更加高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在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付费是一个“互联网+”的产业,和其他互联网经济一样,有成绩也有缺点。“当新兴事物未纳入法制轨道之前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是,由于法律规制,付费知识产业会呈现出一些创新和与众不同的特点。”刘俊海说。

虽然,知识付费满足了很多人的刚性需求,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很多人的压力和焦虑感。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而这些课程对他们增长知识的意义却不是很大。

闯关资本市场

当前,在国家实施“互联网+”“双创”等战略的背景下,“知乎、在行、分答、得到、喜马拉雅FM”等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平台兴起,吸引了产业界、投资界和社会各界对知识付费的重视,知识付费更是被认为是互联网产业投资的热土。据悉,目前喜马拉雅用户约4.7亿,付费用户超3500万;知乎用户数突破2.5亿,问答总数超1.6亿,日活8000万;得到付费用户近3000万,已实现盈利。

种种迹象让知识付费企业看起来“很行”。而2019年10月15日晚间,一则上市辅导情况表,让人们不禁感慨:“这真的行吗?”

根据北京证监局10月15日晚间消息,由罗振宇创办的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罗辑思维”)目前正由中金公司辅导科创板上市,如若成功,将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回应“罗辑思维”创业板“被上市”的传闻时,罗振宇还在朋友圈表示,“罗辑思维”是个初创公司,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是一切的重心。

显然,此前吴晓波闯关A股的失意并未影响到罗振宇想在资本大潮中“学游泳”的决心。如今,“罗辑思维”已着手冲刺科创板,而知识付费企业真的有把握进入资本市场,畅游“知识付费”的蓝海吗?

经济学家王绍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网络上的自媒体很多,知识付费型企业也不乏少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进入资本市场或许是一条发展之路。“一些知识付费企业需要融资,需要新的发展方式,而现在(上市)就是一种新的尝试。”王绍明说。

王绍明表示,当前,知识付费企业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新事物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一旦上市成功,前期,市场会对此抱有比较大的希望,所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受关注的程度和被炒作力度可能会比较高。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最欢迎的就是新兴事物,如果知识付费企业能够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其受到追捧的力度会很大。”同时,他也说道,“这种尝试性的新生事物,热情可能会很快上去,也可能会很快就跌下来。”

可以看出,在上市“寻金”的尝试中,吴晓波碰壁,罗振宇被质疑,这或许在释放某种信号,知识付费企业上市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吗?

“含金量”是未来发展关键

一直以来,市场对知识付费产品确实存在担忧。当“10w+”威力不再,用户尝鲜劲过后,优质内容难以为继已逐渐成为部分互联网企业的现实。

今年5月,知识付费平台“得到”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李翔知识内参”团队宣布解散,引发业界关注。该产品作为平台明星产品,曾创造过亮眼成绩。而其悄然退场或将成为知识付费发展的一个注脚。

“知识付费可能会透支付费者的学习能力与降低沉下心学习的阈值。当前,能被‘标品化’的知识,多半不太能让用户获得更深的竞争力,即使学习较长时间也难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上述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此外,根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显示,知识付费行业自2017年迎来大爆发,总体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各大主流知识付费平台也逐渐拥有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和自身的头部产品。但是,随着公众对知识付费产品的新鲜感降低、用户复购率下降、总使用时长缩水,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开始出现营收下降的问题。

但是,积极的声音同样存在。广发证券研报则认为,知识消费需求拉动知识付费,行业空间百亿级,“中产焦虑+消费升级”将提升用户付费意愿,消费升级对付费知识的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内容的升级将给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经测算,2020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预计为80亿-240亿元。

(来源:网络整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0
已推荐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早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中国早晚报,转载请必须注明,http://www.zaowan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徽艺贷”成了“及时雨”(财经眼·小微融资新故事②)

“徽艺贷”成了“及时雨”(财经眼·小微融资新故事②)



返回首页